【文:欧阳】汽车消费早已超出了市场化范畴,更是一门经济学问。所以不少“专家”也对风头正盛的新能源车市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,当中不乏惊世骇俗之词。譬如,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近日就在社交平台发言: 建议推出五年内燃油车禁售时间表,河北以南,大力发展新能源,双碳,扩大内需。
按该专家的思路,尽快淘汰燃油车,老百姓掏更多的钱买新能源车,这才能刺激消费,扩大内需,让经济再往上走。
(相关资料图)
任泽平认为,2023注定是转折之年,新能源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。新能源产业不能执着于产能战、价格战,要技术过硬,持续弯道超车,要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新能源。这种输出不仅是以新能源车、光伏、电池为代表的产能输出,更是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输出,口碑的输出,技术的输出,在帮助世界低碳发展的同时,实现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壮大。
讲真,一番在豪言壮语,确实让不少中国人感到激扬。但真要让消费者把手上的燃油车卖掉,再掏更多的钱买一台新能源车,这事就不是敲敲键盘能实现的。
目前来看,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的确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,比如挪威、荷兰把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定在了2025年,而像德国、印度这样的国家,把时间定在了2030年。
此外,欧盟已经决定在2035年全面禁售传统的燃油车,至于像英国、西班牙、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,也明确规定在2040年左右禁售燃油车。
按专家的角度,尽快淘汰燃油车,可有效促进消费,也能在国与国之间的碳中和大战中占得先机,毕竟我国已经制定了2030年到达碳值高峰战略,让更多的新能源车进入市场,显然是重中之重。
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包括免费停车、免费充电、购买补贴等等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充电桩的数量和速度正在迅速增加,充电时间也在减少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也许5年不够,但是10年左右,电动汽车绝对会成为主流。
不过,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车销量相反,新能源车所需的充电网络电能基础设施的升级,步伐要慢得多。虽然,咱国家一直被称为“基建狂魔”,但作为能量转化终端的电能,却不单单是技术升级那么简单,这是整个社会的资源调配,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现在的电动车发布时,都会宣称续航突破1000公里,但以目前的能量密度比和电池技术,也只能简单粗暴地,给电动车塞进去容量更大的电池来实现。但这样一来,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会变得越来越长,所占用的电网充电负荷会加大。
相对而言,家庭充电桩的慢充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,因为慢充对电网的负荷相对较少,且家庭用户一般都是在晚上到凌晨时间段充电,只是8-10小时的慢充时间,在夏季对电网的长时间占用,也是一种极大的负担。
电动车的发展,不该操之过急。电动车更不应该视为单一的交通工具独立发展,因为和电动车配套的充电桩、电网等基础设施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资源。而从近几年全国限电拉闸来看,目前电能基础设施,明显不能支撑高速扩张的新能源车充电需求。
站在消费者角度,任泽平专家最后的那句“扩大内需”未免让人疑惑,假设5年后禁售燃油车,但燃油车巨大的保有量也是在带动消费的,换了新能源车后,在拉低内需上就一定比燃油车强吗?汽车是要占有社会资源的,不是靠买卖就能拉动消费,真正要禁售燃油车,全面新能源化,还有很多的路要走,切不可操之过急。
上一篇 : 当前快播:2023—2024年黄河流域“清废行动”正式启动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